"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"为何可用来形容老师?到底真的正确吗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3 20:34:19
我们学李商隐的<无题>时:相间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.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.
晓镜但愁云鬓改,月吟应觉月光寒.
蓬山此去疑无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.
教科书上说这是一首表达缠绵的爱意的诗.特别是第二句,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.可是我们现在用来形容老师是否合理呢?我们现在的用法是直接的从字词意思上表达着.那有无错误呢?

谈不上错误
个人认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形容(理想化中)老师的辛勤奉献精神是恰当的
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文不对题了

可以理解为春蚕指老师 丝指的是老师肚子里的学问 春蚕到死丝方尽
就是老师到最后把肚子里的知识学问都教给弟子了
下一句就老套了
燃烧了自己为别人指明了前方的道路
如果这么想还想的通 李商隐的诗路很晦涩难懂
古来都是仁者见仁
但个人觉得如果用来比喻老师
这么好的一首诗的意境就全没了
如果用来形容情侣间的相思是首很让人动情的诗
用来拍马屁。。。你觉着呢?

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呢? 中国文字在变化中这谁都知道 很多字 很多词 很多用法现在的和过去的意思截然不同 既然现在人都已经把那句话形容老师了 并且被大家普遍接受了 那还管他什么对与错呢? 也许这句话在李商隐之前是形容别的食物也说不准 只是我们不知道 呵呵 发展与进步同样也是退化与死亡

形容老师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. 可以的